摘要:赤麂正在吃野生灵芝“第一次拍到了赤麂吃野生灵芝的画面,更新了动物学家对赤麂食谱的认知,为野生动物保育提供了新的信息;第一次在丹霞山拍到了银星竹鼠和仙八色鸫,让丹霞山野生动物名录再‘上新’……”近日,韶关丹霞山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系统项目相关负责...
赤麂正在吃野生灵芝
“第一次拍到了赤麂吃野生灵芝的画面,更新了动物学家对赤麂食谱的认知,为野生动物保育提供了新的信息;第一次在丹霞山拍到了银星竹鼠和仙八色鸫,让丹霞山野生动物名录再‘上新’……”近日,韶关丹霞山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系统项目相关负责人欣喜地介绍着项目启动3个月以来的成果,“已经拍摄到了以兽类和鸟类为主的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影像素材,进一步彰显了丹霞山的生态价值。”
仙八色鸫
为推进丹霞山智慧保护区建设,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近期在广东省林业局的支持下,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指导丹霞山管委会组织实施了丹霞山野生动物红外相机与视频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分区域分网格布设了100套红外相机和2套黑光智能球机自动监测设备,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实施全天候监测。
豹猫
斑灵狸
据初步鉴定,截至今年8月10日,已监测到哺乳动物和鸟类29种,获得有效照片691张,监测到了多种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有豹猫、斑林狸、白鹇、褐翅鸦鹃、仙八色鸫、画眉、红嘴相思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眉地鸫、白喉斑秧鸡、夜鹭、池鹭、牛背鹭、赤麂等省级保护动物。
目前,项目团队正在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从而更精准地做好野生动物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针对保护区核心区地形复杂网络信号难以覆盖的特点,还开展了人工监测项目,由中山大学老师王英勇牵头保护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力求精准摸清丹霞山鸟类资源和迁徙规律、两爬资源和分布规律。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项目团队不仅记录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和黄胸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井冈山脊蛇、仙八色鸫等,还首次记录到至少17只的灰燕鵙繁殖小群,这应该是该鸟最北和最东的分布和繁殖记录,大大扩展了其分布和繁殖范围;调查数据显示,丹霞山是彩鹬重要的繁殖地,其在丹霞山的繁殖栖息斑块之多、繁殖种群数量之大在省内甚至国内都属罕见。截至今年8月,丹霞山范围内已经调查到鸟类224种,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鸟类记录56种,一年时间增加了33%,不仅说明丹霞山的鸟类多样性调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也说明在项目带动下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技能显著提升。
白鹇
据监测人员介绍,对于经罗霄山脉候鸟迁徙通道进行南北迁徙的候鸟而言,丹霞山地区是其进出罗霄山脉候鸟通道的重要门户,同时,丹霞山向东连通南雄盆地,向西连接南岭瑶山,重要的地理区位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丹霞山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区系的独特性。
灰燕鵙。谢庆伟 摄
调查发现,除了仙八色鸫、灰燕鵙、白喉斑秧鸡等候鸟留居丹霞山繁殖,近村庄的稻田和鱼塘等湿地吸引了大量彩鹬、各类鹭鸟、黑水鸡、白胸苦恶鸟、红脚苦恶鸟等多种水鸟定居繁殖,鸟类多样性尤为丰富,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
灰胸竹鸡
笔者获悉,在3个月的监测中,主要布设在缓冲区和核心区的100余台设备暂未记录到人类进入的现象,未发现偷猎野生动物偷采野生植物的现象。说明在当地市、县政府和丹霞山保护管理机构的努力下,保护区内原住民的生态保护理念显著提升,能自觉遵守保护区有关的法律法规,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者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守护者。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练德生 李贵清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